編者按
(資料圖片)
今天是11月8日,第23個中國記者節,在此祝全市所有新聞工作者節日快樂!
我們,是一個個體,每一天,用自己的筆觸和鏡頭,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云,推動社會進步,守護公平正義。
我們,也是一個群體,除了日??吹降摹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記者、編輯,還有無論白天黑夜都默默無聞地奮戰在案牘前的校對人員,不管刮風下雨都要把報紙送到讀者手上的投遞員等。
在記者節之際,我們聚焦自己,把那些新聞背后的故事呈現出來。因為,這不僅是我們的節日,更是對自己職業的檢閱日,希望以此為鞭策,認真踐行“四力”,努力講好麗水故事。
“地球不爆炸,記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啟,記者不休息。風里雨里節日里,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边@是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在新聞播報的時候說的一段話。
他們的每一天,可能正穿越風雪迷漫的大山,正站在滾燙的高空支架上、正卷著褲腿在田間地頭……每一天的征途,有溫情、歡笑,也有困難、危險。
初心依舊,征途不止。
這里是一些難得一見的聚焦記者的照片,讓我們看看它們背后的故事。
四肢并用,在滿是荒草、灌木、荊棘的山坡上爬行;在爆炸的化工廠,三四米遠的大火烤得皮膚火辣辣的痛;臺風中,七八米長的鐵皮廣告牌,從他的頭頂飛過;深夜里,站在近一米深的洪水中“淡定”拍攝;因沒有照明工具,在亂石山洪間“進退兩難”……從1999年至今,無論多險多難,麗水日報攝影記者陳煒始終和鏡頭一起出現在新聞現場?!√m雷偉/圖
今年6月中下旬,我市多地普降暴雨,部分農田被淹,小區進水,記者們深入一線,開展洪澇災害和災后自救的報道。慶元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胡惠菲,踏入深至小腿的淤泥里,遠望像穿著一雙“泥靴”;龍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胡春麟,雙腳在積水中泡得起皺發白;景寧畬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劉婷和林明,站立在齊膝的泥水中播報一線新聞。練玉萍 王亞成 劉婷/圖
2021年7月,戶外溫度近40℃。為記錄高溫下的索道檢修工,云和融媒體中心記者梅明益,在午后2時爬上近20米高的檢修支架。戴著悶熱的安全帽,系著笨重的安全帶,他站在搖晃、滾燙的支架上,堅持拍攝兩個多小時。馬濤/圖
2020年農歷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麗水確診病例接連出現。麗水日報記者姚馳、趙泰州于大年初二,深入慶元縣人民醫院隔離病區、縉云縣人民醫院等疫區采訪,第一時間將我市抗疫的真實情況傳遞至千家萬戶,以緩解群眾焦慮、恐慌的情緒?! ≮w泰州 姚馳/供圖
2019年3月,處州晚報記者呂愷接手小記者工作。他盡自己所能豐富小記者們的“第二課堂”:組織百余場小記者研學實踐活動,給數千名小記者上新聞采訪課,陪小記者玩轉360行職業體驗,讓萬余名小記者在活動中收獲快樂與成長,被小記者和家長親切地稱為“愷哥”?! 螑?/供圖
2018年1月31日,麗水全市高山地區普降大雪。麗水日報記者麻凱程、蘭雷偉踩著積雪上山,報道電力部門“抗擊冰雪”行動。一路上,被冰雪壓彎的毛竹“擋住”上山必經之路,麻凱程徒手“開道”,經過2個小時的跋涉到達山頂,在風雪中順利完成長達3個小時的采訪及視頻拍攝任務。蘭雷偉/圖
關鍵詞:
背后的故事
視頻拍攝
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