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包含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具體指的就是將利率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來針對市場情況進行利率的調節,那么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有哪些呢?現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如何?
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
正面影響
1. 讓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
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利率戰略,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增加金融機構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支持,實現融資多元化,從而促進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2. 增加金融機構獲利能力
貸款利率市場化后,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從而獲得更多的貸款利息收入,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
3. 提高信貸質量
貸款利率市場化后,金融機構會為優質客戶創造更多的收益,而低素質的客戶會失去收益,高風險、低信譽的客戶會退出信貸市場。
4. 更有效地吸引閑置資金
利率市場化或存款利率的有序自由化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閑置的資金,更好地利用社會中閑置的資金,利率市場化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創造價值,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5. 有利于信譽好的客戶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還將更加嚴格地審查貸款人的信用狀況,信用良好的貸款人將更受青睞。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的存款利率將普遍上升,而貸款利率將下降,老百姓將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也會推動信用體系向前發展。
6. 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將加劇,部分銀行可能面臨新的風險。為了保持整個市場的穩定,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7. 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有利于農村信用社自主定價,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村金融服務的進一步創新和完善。
8. 加速銀行升級
隨著利率市場化,資產定價將更加透明,商業銀行之間的利差將有利于競爭,商業模式轉變的壓力將加大,這將加快傳統銀行業務向銀行投資和財富管理的轉變,促進銀行的進一步升級
負面影響
1、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增加
利率市場化后,并不意味著所有金融貸款利率都會上升,中小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可能會增加。
2、利率波動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后,利率對經濟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增加。無論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的上升還是下降,各種市場經濟的變化,甚至是銀行客戶還款或提款時間的變化等等。它們可能對利率有一定的影響。
綜上就是利率市場化的影響的相關內容,此外,小編之前還介紹了年利率月利率的相關內容,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
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1.1996年,銀行間貸款市場利率首先放開,隨后債券市場利率和一些存款和貸款利率也放開。
2.1999年10月,銀行間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的發行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嘗試。至此,貨幣市場和債券利率基本放開,貼現率逐步放開。
3.2000年9月21日,放開外幣貸款利率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下限;2003年11月,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下限放開。
4.2003年后,貸款利率浮動范圍不斷擴大,存款利率改革也在進行中。
5.2004年10月29日,不再設定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到目前為止,我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已基本過渡到“上限放開、下限管理”階段;人民幣存款利率實現了“放開下限,控制上限”的既定目標。
6.2012年6月7日,存款利率浮動區間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7月5日,
貸款利率浮動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浮動區間兩次調整拉開了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戰。
7.從2013年7月20日起,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到目前為止,貸款利率控制完全放開,然后是存款上限。
8.2014年11月12日,下調基準利率,人民幣存款浮動區間改為基準利率的1.2倍。2015年4月10日擴大到1.3倍,2015年5月11日擴大到1.5倍。當然,利率市場化不僅僅是擴大浮動區間,中國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也在為未來的利率市場化鋪路。
9.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一旦銀行破產,存款不足50萬的儲戶將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這個規定的頒布告訴我們,存款不一定完全是保險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為民營銀行的發展鋪路
以上就是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全部內容。
關鍵詞: